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经典红色革命故事(经典红色革命故事作文)

beiyu360 2025-03-21 00:19:00 历史大全 55 ℃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上世纪初,张李家人民在共产党的号召下,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为理想信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把最后一口粮最后一尺布献给了红军。史载,1934年11月红25军奉命撤离大别山时,张李家村有60多名青壮参加红军,到新中国成立时,仅有张天伟、张天华、张天恕三兄弟幸存。


他们绝大多数倒在长征路上,或血洒西路军战场。其中,时任红军团参谋长的张天畅,就是在倪家营子突围中壮烈殉职。


张李家,这是一个几乎家家有英烈的红色村庄。


?


“三个第一”响惊雷


老红军张天伟生前曾回忆,张李家村在土地革命时期,有值得骄傲的三个第一:


建立第一座红军兵工厂。1927年3月就建起了红色兵工厂,打造大刀、长茅,5月生产了32枝来复枪。


冲进县城的第一支部队。1927年11月13日深夜,黄麻起义爆发,张李家村八名赤卫队员用大树撞开黄安县城北门,全村52名赤卫队员率先冲入城里,和起义部队一起夺取了黄麻起义的胜利。


鄂豫皖红色政权第一位领导人。黄麻起义领导人曹学楷,时任张李家村农会主席。他能文能武,黄麻起义胜利后,他当选为“黄安县农民政府主席”,是鄂豫皖红色政权建立后的第一位领导人。


兵工厂遗址位于村西一公里的龙王山脚下。紧靠村委会,我们步行到山下,村支书张少炎热情迎了上来……


村委会院落原是一处荒无人烟的庙宇,叫龙王庙,因庙而得名的山叫龙王山。庙宇建立于清朝年间,逢初一、十五就有人去烧香拜佛。当年兵工厂建在庙里,很隐秘,连前来烧香的人都没发觉。


?


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红军后代张龙源张劲松介绍,当年那场保卫兵工厂的战斗,就发生在龙王山脚下。硝烟早已散尽,鏖战仿佛在眼前---


1928年9月,国民党军加地方武装近300人,准备突袭兵工厂和张李家赤卫队,游击队长吴永达得到消息,率队埋伏在龙王山脚下,几十名赤卫队员和两百多群众英勇迎敌,用大刀,长茅、土铳、石头对付敌人,新造的来复枪发挥威力,龙王山前杀声震天,此役击毙伤敌人近百人,打得敌军向南面乌石坡仓皇溃逃。


?


悬挂在县城的头颅


我们来到张李家村旁的一块洼地,一座墓碑矗立在那里,墓碑两侧刻有藏头联:“豪气长存天地,金辉永照人间。”这就是革命烈士张豪金的墓地。


张豪金是张李家村早起革命者。


二十年代初他来到县城东门岗做蔑匠,结识了家在南门的董必武,每当夜晚来临,他跟少数仁人志士来到董必武家,聆听他讲《共产党宣言》,讲苏俄共产党的故事。1925年8月,经董必武介绍,张豪金成为当时黄安县较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入党后的张豪金经常深入张李家村周围村庄,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组织农会,公开与地主反动派作斗争。黄麻起义,就是他指挥村里赤卫队员首破城门。


1927年12月5日,国民党第12军教导师攻占黄安县城,鄂东军被迫撤出县城。国民党开始疯狂反扑。他们的口号是“要让黄安山林过火、石头滚刀”,一时间黄安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县北的紫云区变成了无人区。


国民党军发出布告,捉拿到以张豪金为首的张李家村十八名共产党员,每人赏大洋五十元。


1928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将张豪金妻子徐胜芝、两岁儿子张天厚抓进大牢。8月份,张豪金从天台山下到七里坪找党组织,不幸被国民党抓捕。一个月的审讯,他守口如瓶,宁死不屈,九月初九在县城校场岗,张豪金被国民党反动派用铡刀铡掉头颅,挖去内脏,头颅悬挂在县城北门之上达十余天,尸首抛荒在校场岗。两天后,年少的张天恕和村民相约七人,将张豪金无头尸体抬回村里收殓掩埋。

《红安革命史》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28年,吴光浩带领的工农革命军被白军围困在一个山头上,一连三天粒米未沾。

直到第四天,党代表见山腰上有块红苕地,便宣布允许每人挖两个红苕充饥。

战士们吃完红苕,便一鼓作气突围下山了。

三个月后,部队开到王家村,一位老汉将战士们引进自己家里,他并不知道是这些战士吃了他地里的红苕。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