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源于《庄子》书中。以下是其文言文原文:
昔者鹬与蚌争涂,力不能胜。时鱼过之,乃曰:“吾爱汝等之不惜身命也。夫子何不相与而食之?”鹬乃止其争,与蚌俱而食之。鱼因而得脱。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一场鹬和蚌之间的争斗,鱼则从旁观看,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鹬和蚌一起合作,一起享用他们共同努力得到的结果。最终,鱼得以顺利逃脱,同时鹬和蚌也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食物,达到了共赢的局面。这个寓言故事常用来形容在一场竞争中,合作比竞争更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鹬蚌相争文言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文言文注释】
1.方:刚刚。
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3.曝:晒。
4.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5.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6.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9.即:就,那就。
10.谓:对……说。
11.舍:放弃。
12.相舍:互相放弃。
13.并:一起,一齐,一同。
14.禽:同“擒”,捕捉,抓住。
15.且:将要。
16.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7.禽:通“擒”,捕捉。
18.恐:担心。
19.为:替,给。
【鹬蚌相争的寓意】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做人要学会忍让,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鹬蚌相争》的文言文出自《战国策·燕策》,它描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赵国打算攻打燕国,苏代作为燕国的使者去游说赵惠王,他讲述了自己经过易水时看到的一幕: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食蚌肉,蚌立刻合上壳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不拔出来,明天你的嘴不拔出来,你就会饿死。”两者都不肯相让,结果被一个渔夫一起捉走了。
苏代用这个故事来比喻赵国和燕国的关系,如果他们长期相持不下,就会像鹬蚌一样,耗尽力量,最后让强大的秦国得利。赵惠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复杂的关系和冲突时,要权衡利弊,避免无谓的争斗,以免让第三方得利。
- 上一篇: 爱情诗句经典(爱情诗句经典感人)
- 下一篇: 幼儿童话故事简短(幼儿童话故事简短概括)
猜你喜欢
- 2025-07-07 什么是企业邮箱怎么申请
- 2025-07-07 led电视与液晶电视的区别哪个好
- 2025-07-07 幼儿小故事简短_幼儿小故事简短50字带拼音
- 2025-07-07 美国最火的10首歌曲_美国最火的10首歌曲排名
- 2025-07-07 儿童睡前童话大全100篇
- 2025-07-07 互补色对比作业图_互补色的对比画
- 2025-07-07 1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_又短又好背的故事
- 2025-07-07 一秒笑喷的小故事_一秒笑喷的小故事一年级
- 2025-07-07 催人泪下的扎心短故事_催人泪下的短篇故事
- 2025-07-07 夸父追日的故事_夸父追日的故事图片
- 07-07什么是企业邮箱怎么申请
- 07-07led电视与液晶电视的区别哪个好
- 07-07幼儿小故事简短_幼儿小故事简短50字带拼音
- 07-07美国最火的10首歌曲_美国最火的10首歌曲排名
- 07-07儿童睡前童话大全100篇
- 07-07互补色对比作业图_互补色的对比画
- 07-071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_又短又好背的故事
- 07-07一秒笑喷的小故事_一秒笑喷的小故事一年级
- 最新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