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简短(纸上谈兵的故事10字)

beiyu360 2025-03-28 19:55:00 历史大全 14 ℃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经常在森林里吹嘘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其他动物对于狐狸的夸夸其谈感到厌烦,于是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一天,一只老鹰偷走了一只小兔子的孩子。狐狸闻讯后立刻跑来,大声宣布他能够解救小兔子。其他动物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仍选择跟随狐狸去寻找小兔子。


狐狸领着一群动物来到了老鹰的巢穴前,他们惊奇地发现巢穴高悬在陡峭的悬崖边上。狐狸自信地说:“我会用我的机智和勇敢来解救小兔子!”然而,他却束手无策地站在悬崖下面。


其他动物深感失望和愤怒,他们对狐狸的言论感到愚弄和失望。就在这时,一只勇敢的老鹰飞来,俐落地将小兔子救下,然后飞离了那个地方。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纸上谈兵永远无法代替实际行动。只有通过实际努力和勇敢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纸上谈兵”不是寓言故事,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造句:
1、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学习上光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3、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4、今天我们就先来纸上谈兵,利用地图来摹拟战况。
5、对于我们的学心计划不能纸上谈兵,要实是求事,这样才达到预期目的。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自于《史记》,司马迁创作的词语。

   讲叙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的故事。

  赵括从小就读兵书,淡起用兵时,总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他的父亲赵奢老将军,只道他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只会说空话。

  有一次,秦国重兵来犯,赵王便让赵括当大将,带军打仗,有大臣提出反对,说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不会灵活运用,会坏事的。赵王坚持自己意见。不久,两军交战,赵括因为不会变通,中了秦军埋伏,赵军四十万大军全部被俘(史上长平之战),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于是赵国元气大伤,不久便亡国了,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立下不少战功。他的儿子赵括从小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难不倒他。

        因此,赵括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 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儿子从无实战经验,他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一定是赵括。” 过了几年,赵奢去世后,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老的廉颇将军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