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300字(中国古代名人故事350字左右)

beiyu360 2025-04-10 14:28:00 历史大全 16 ℃

一、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帝在二月初二劳动

相传,二月二是我国古代的劳动节。据西晋皇甫谧创作的《帝王世纪》记载:伏羲氏时期,每年农历二月二“御驾亲耕”。

自唐代开始,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皇帝率百官象征性地参加劳动,农民在农具上绑以红绸布表示喜庆。到了明清时,每逢二月二,皇帝都会亲手扶犁耙耕田,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撒种,皇后和宫女挑篮来送饭。

“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反映的便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帝,在二月初二劳动的场景。

二、陶渊明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下田铲除杂草,暮色披月光扛锄回家。陶渊明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自己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和对田园劳作之乐惬意、舒适的享受。


李白的故事有:


1、《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2、《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3、《桃花潭水》: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


4、《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5、《李白赋李花》:


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父亲高兴,觉得儿子会成为诗人,果然在七岁那年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铁杆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