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荆轲刺秦王图片(荆轲刺秦王图片大全)

beiyu360 2025-04-12 11:19:00 历史大全 17 ℃

荆轲刺秦王,两条毛腿肩上扛。

就是一句诨语,历史上荆轲根本没刺到就被抓住了。暴漫里的意思就和清明上河图、锄禾日当午、造血干细胞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荆轲和秦王H,秦王是受。只是一句搞笑的话。

是男的!据说荆轲是当时著名的义士,后来燕王太子丹以重金收买其刺杀秦始皇,而荆轲得知后表示秦王嬴政是个暴君杀他是为民除害表示分文不收,太子丹大喜摆宴宴请荆轲,在吃喝之时曾有侍女演奏琴技,荆轲对一名女子的手大加赞赏,而当晚荆轲就收到了太子丹将那名女子的双手剁了下来送来作为礼物,荆轲大为感动经过密谋后随动身前往咸阳以献燕国地图为由借机刺杀秦始皇,“随图穷匕首见”但是秦王还是转危为安遂荆轲被杀燕国被灭,所以荆轲肯定是个男的不可能是女的!

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国大军东出。先后灭掉了韩国和赵国,下一个动手的目标就是魏国和燕国。时任燕国国王喜(公元前254-前222在位)面对困境束手无策。为了避免灭国的厄运,太子丹决定派人以献督亢地图为名进入咸阳企图刺杀秦王嬴政,于是出现了荆轲刺秦王这一流传千古的故事。

太子丹做出这一决策出于两点考虑。

首先,面对秦国大军向燕国的推进,燕国军队毫无抵抗能力。秦王嬴政当时正处在壮年,儿子年幼,于是太子丹出此下策只要成功杀掉秦王嬴政,秦国肯定会陷入争夺王位的内乱,统一全国的步伐也会暂缓,甚至会一蹶不振就此衰败,为燕国赢得苟延残喘的机会。

其次,太子丹曾经作为人质住在秦国首都咸阳,但是受到了嬴政的歧视,倍受屈辱。太子丹视此为奇耻大辱,时时刻刻想要雪耻。

最终的结局却让太子丹失望以至于绝望了。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失败,被激怒的嬴政发动大军攻打燕国,于公元226年10月攻破燕国首都,燕王喜父子逃到辽东,秦国大将李信继续率军追杀,最后燕王喜被迫杀死太子丹并献上首级求和秦国才退军。

然而燕国还是没有摆脱亡国厄运,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入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其实太子丹出此下策纯粹是病急乱投医,当时秦国灭国的主要目标是中原的魏国和南方的楚国,灭掉赵国之后秦国军队逼近燕国边境只是警告燕国,毕竟燕国国力弱小,不会对秦国造成威胁,只是不希望秦国主力南下的时候燕国不识时务,拖秦国后腿。

然而太子丹的错误决策让自己身死国灭,却延长了魏国和楚国的寿命,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趁机出兵攻灭燕国,虽然最后燕国复国,但是燕昭王深以为耻,于是千金买骨,广纳贤才,最后灭掉强大的齐国,一雪前耻。而太子丹面对亡国危机只会却用不入流的方法挽救国家,所以燕国的灭亡是注定的。



分两点看:

1 从精神上看,荆轲勇气可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抱着必死的心去行刺。

2 从行动上看,这次行刺非常失败。献上地图时距离秦王得近,居然刺不中,后面秦王因剑长拨不出来,荆轲还是把握不住机会。

所以荆轲刺秦王就是个悲情的英雄故事。

如果荆轲成功杀了秦始皇,那么秦肯定无法统一六国。

又是常年混战,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那他在一定程度来说,也是罪人。

所以他最合适的结果就是失败,这样在历史上还能留下一个悲情英雄的好名。

所有被称为英雄的人物,基本都会死得很早,不然就不是青史留名的英雄了。

荆轲所在的燕国,同秦国相比实在是弱小太多了,燕国的太子丹想要在兵力上打败秦国拯救燕国又谈何容易。

退而求其次,太子丹想要找一个刺客刺杀秦王,最好是将其劫持。逼迫他将侵吞各国的土地全都吐出来。实在不行就将其杀死。当时秦国大将都派驻在国外,秦王如果突然被刺,驻守在外的秦军一定会军心不稳。届时各诸侯国再联合反击,一定能将秦国击败。

荆轲刺秦王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留下来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却深深的影响着后人。特别是荆轲和着高渐离的筑声大声唱的那首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虽然不足以改变历史进程,但他身上体现出的舍生取义、慷慨不屈的精神却感动了无数后来人。两千多年以来,很多文人都将荆轲作为借史咏怀、托古言志的对象。如晋代的陶渊明,曾写有一首《咏荆轲》。

此诗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平和散淡的陶诗中别具风韵: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