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历史上著名的孝顺故事(孝顺的历史名人)

beiyu360 2025-04-14 02:00:00 历史大全 11 ℃

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卧冰求鲤   王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芦衣顺母——闵损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 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孝顺长辈的故事有:

1.仲由: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据说每逢得到美味的食物,仲由总是舍不得吃,要么带回家先给父母吃,要么分给家人。 由于他十分孝顺,各地的父母听说此事后,都纷纷称赞和奖励他。

2.黄香: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称其有“江夏黄童”。

1. 鲁迅的《药》:故事讲述一个年轻人为了治疗他的母亲坚持到一家药店买药,尽管药店里的药已经卖完了,他还是选择了别的药店,最终挽救了他母亲的生命。

2. 孟子的《离娄上》:讲述一个叫离娄的人十分孝顺父母,即使在寒冬酷暑,也会为他们扛着食物和水回家,不惜担风险。

3. 曹操的《梦洪冲》:讲述曹操的母亲患病住院,曹操每天亲自跑到医院,给母亲带药和送饭。

4. 《百善孝为先》:这是一篇名言警句,意思是为人子女应该第一位考虑父母的感受和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

中国古代有很多孝顺长辈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二十四孝”。这些故事都是关于古人如何孝顺父母、长辈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 大孝感天:舜帝为了孝敬父母,不惜放弃王位,到山林中隐居。

- 闻雷泣墓:汉武帝的孙子刘据在父亲去世后,听到雷声便哭泣不止。

- 亲尝汤药:唐代宰相魏征的儿子魏徵在父亲生病时,亲自为父亲煮药。

- 丁兰刻木:东汉时期,丁兰为了让父亲治病,用刀刻下了一块木头。

- 鹿乳奉亲:唐朝时期,李世民为了孝敬母亲,每天早上都会去山上取鹿奶来喂母亲。

- 江革背母:明朝时期,江革为了孝敬母亲,每天都要背着母亲走很远的路去上学。

- 百里负米:南北朝时期,范仲淹为了孝敬母亲,每天要走百里路去买米。

- 卖身葬父:唐朝时期,杨贵妃为了给父亲安葬而卖身为奴。

- 卧冰求鲤:南北朝时期,谢灵运为了治疗父亲的疾病而卧冰求鲤。

- 以身喂蚊:明朝时期,朱权为了孝敬母亲,每天都要用自己的身体喂蚊子。

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