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万里长城的作文400字_万里长城的作文400字未去

beiyu360 2025-09-09 04:30:00 历史大全 6 ℃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位于中国北方地区,长度达50000多千米,约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早期长城,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公元前约220年,秦始皇下令将早期修建的一些分散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长城的修建一直持续到明代(1368至1644年),终于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长城在建筑学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是世界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长城起源于春秋时期,随着历朝历代的修建与改建,如今的长城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幅集中国人民勇气、智慧、艰辛与牺牲于一体的巨作。


按照现有的考古资料,长城是先由不同的地方各自的部落与城邦所筑,随后中国的秦始皇统一各个部落和城邦,将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现在的“万里长城”。长城原始的修建目的是为了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侵扰中原,长城的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方,主要是沿着中国北方地区的山脊和峡谷建造的,因此长城拥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和风景,如烽火台、关隘、长城城墙、烽燧、山峦、峡谷、关口、烽堠等,它们被巧妙的利用为长城的建设提供了方便。


长城的建造材料主要是石块、瓦块、石灰、木材、土壤等,如今在中国的长城上,仍然可以看到古代时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这些都是长城建造历史的见证。


长城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遗产,它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反映了中国人民勤劳、聪明、顽强的精神和追求和平的愿望。 因此,长城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总的来说,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罕见的、永恒的、宏伟的、古老的建筑艺术珍品,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长城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国人民的责任和义务。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燕国开始修长城起,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八达岭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顶宽7.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列并行。

长城是中国的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之一,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而兴建了一些城墙。到了秦朝时期,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下令将这些城墙连成一片,形成了万里长城的雏形。长城在明朝时期达到了巅峰,当时的长城总长超过了13000多公里,覆盖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长城的建造历时数百年,历代的统治者为了防范外来侵略,进行了多次的修建和扩建。长城的建筑风格因地制宜,有石墙、砖墙、土墙等多种形式。长城的顶部常常设置了哨所、烽火台等防御设施,以便及时发现外敌侵袭。长城也是中国古代的交通线之一,连接了中国北方的多个城市和要塞。

长城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的建造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荣耀。今天,长城已成为中国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同时,长城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凭借着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一直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和研究。长城的总长达到了21,196.18公里,是迄今时间和空间跨度最大的人类工程之一。长城起于春秋时期,历经不同朝代的修建和维修,至 Ming 朝时代达到了极盛的程度。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象征,长城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欣赏其壮观与美丽。

长城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非常重要长城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目前保存的长城主要建于明朝,全长万里,跨越了中国的许多地理区域
它既是中国的历史遗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现存遗迹与中国的文化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城是中国的国家象征之一,长城的建设和修缮也是中国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象征
长城的保护也是推动中国文化影响全球的一种方式
要注意保护长城,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共同努力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约13000里,故称“万里长城”。长城是世界重要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国家为了防御外敌的侵略,开始修建长城。

长城是一条宏伟壮观的防线,它穿越了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全长超过20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的建筑风格各异,包括石砌、土坯、砖瓦等多种建筑材料,其中以明长城最为著名,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长城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军事防线,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在长城上,人们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如城墙上的雕刻、箭楼、烽火台、关隘等,这些遗产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的建筑技艺和防御战争的历史,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

长城的文化价值在世界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如今,长城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家标志之一。

总之,长城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间,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而建,秦统一中原后,把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成了现代长城的基础,到明朝时,建立了西起嘉裕关、东至山海关,全长上万里的长城,长城在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侵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中国长城是全长超过2万公里的一系列防御工事的总称,是中国历史上防御外族侵扰的重要军事工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和工程史上最宏伟的建筑艺术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当时的周朝国君为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侵袭,开凿了首条长城,以隔绝北方的敌人和战马。后来,历代为预防边界战事频繁而修建了更多的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它不仅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永久性的纪录,并为现代工程与艺术设计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长城的建造不仅仅体现了古代中国军事防御技术和军事文化,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以精湛是施工工艺和精美的艺术设计效果,为世界留下了珍贵奇观。


长城由烽火台、城墙、护城河、山门、关隘、堡垒等构成,以遥远的山峰、不规则的地势和风景名胜相衔接。长城的风景不仅包括其本身的建筑工艺和军事价值,还包括与之相邻的风景名胜, 为人类创造了诗意的生活。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标志之一。


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时已经形成规模较大的边防工事,但真正形成连绵千里、规模宏大的长城则要追溯到明朝。明朝时期,经过多次修建和加固,长城才逐渐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高墙、深垒、重障的防御体系。这些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长城跨越中国北方的山脉、草原和沙漠,全长达8851.8公里,涉及甘肃、陕西、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北京段和河北段最为著名,因其保存完好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的设计精妙,采用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技术。如雪拱、夯土筑墙、砖木混合建筑等,不仅坚实耐用,而且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长城作为中国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来自全球的游客都会前往长城,感受其壮观景象和悠久历史。同时,长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总之,长城是一座勇敢和智慧的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神不仅仅存在于物质的建筑上,更蕴含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