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东汉末年,刘备功抗曹操失败,投奔了荆州刘表。
为成大业,求贤若渴!听司马徽说附近有二人“卧龙”“凤雏”都是奇才,得一人足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茅草棚里,是个杰出人才。
刘备三兄弟就带着礼物去请诸葛亮辅佐他,不巧诸葛亮这天外出,刘备失望的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三人就冒着风雪再一次去请,结果又空走一趟,张飞不高兴就催着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书信表达敬佩之意,有意请诸葛亮帮助挽救国家危局的想法。
过了些时候,刘备又想去请,关羽说道听途说未必真有才,张飞就准备自己去请不动拿绳子捆来,刘备责备他俩要实心诚意不得莽撞,二人无奈陪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没有叫醒他,一直站到诸葛亮睡醒,才才说明来意,探讨时局形势,设计夺取政权统一天下为民造福。诸葛亮很佩服刘备的雄心壮志,也被刘备三次亲自前来的诚意所感动,便答应了出山辅佐刘备。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请人帮忙要谦虚礼让,真心实意的去请求别人。
答: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是蜀王刘备刚建国时广招天下贤士,总是觉得没有一个帮他主大事的人,后听说南阳有一位谋略隐士;随带领结义兄弟前去访问,连去两次诸葛亮都叫人告知外出访友不见他们,所谓事不过三,刘备第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也看他是真心实意,就随他出山,开始了真正的三国争霸时代。
三国时期,刘备欲求贤才,听闻隆中有一世外高人,名为诸葛亮此人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刘备就亲自去请他出山,希望能够一起成就大业,于是带关羽和张飞一同去。
诸葛亮为了考验刘备的真心,直到刘备等人第三次去他的茅庐才肯相见。为刘备分析当前形势未出茅庐便定了三分天下。后来诸葛亮下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史称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刘备得知卧龙先生的大名,他知道要成大事,身边必须多笼络有才得人辅佐,于是他就决定去请卧龙先生给他做军师,刘备带着他的结义兄弟张飞和关羽一起去请他,可去了一次又下次,诸葛亮都没有答应他,刘备没有放弃,第三次去请,诸葛亮看到刘备很有诚意于是就答应了。
故事出自于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汉皇后裔的刘备,在军师徐庶的推荐下,和他的二弟关羽,三弟张飞前往诸葛亮的茅庐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的故事。在刘备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因为前两次刘备去的时候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去请的时候终于见到诸葛亮,请的诸葛亮出山,后来辅助刘备建立了三国之一的蜀国。
三顾茅庐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刘备听闻诸葛亮贤能,带领关羽、张飞拜访,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成就大业。去了三次才感动了诸葛亮出山。后三顾茅庐成了一个成语。比喻求贤若渴,态度诚恳的人和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成就了蜀汉大业
东汉末年!刘备在一次战争中失败而退走蜀地!经一老者推荐!有一位高人隐居山林,此人有旷世之材!能得此人便可成就大事!先生名为诸葛亮!字卧龙先生!死刘备闻之大悦!心想目前天下大乱!奸臣当道!吾虽有鸿图之志!却少将少帅!得之高人有助大事所成!好不高兴!于是!不顾舟车劳顿!立马带上兄弟三人一同前往一个叫茅庐的地方拜访诸葛孔明先生!通过三次拜访才见到诸葛亮!相谈中!孔明先生给刘备设计了未来的宏图!此乃三顾茅庐也!
东汉末年,破落贵族刘备,胸怀大志,想匡扶汉室江山,但苦于个人能力有限,身边除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辅佐外,没有有才华的谋划之人给予帮助,访得南阳有高士名叫诸葛亮的人,号称卧龙先生,居于卧龙岗的一个茅庐内,刘备大喜,便三次前往探访,终得相见,便问计将何以区处?
经过诸葛亮的高谈阔论,刘备顿悟,便求得诸葛亮下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汉末,中国一分为三,三国鼎力,刘备想东山再起,听徐庶推荐,请诸葛亮出山扶佐。第一次去接,未见,第二次又去茅芦,说出山了,第三次要去,张飞不耐烦了,说我去吧,用绳子捆来,可刘备怒道,“胡说”!亲自带了张飞三顾茅庐,这次人在,可是来睡醒。
刘备一直在等,张飞不耐烦了,要发着,被刘阻拦,直到醒,诸被刘所感动,才答应出山。
魏蜀吴三国在未成三国鼎立时,刘备三次去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匡扶汉室的故事。
第一次,第二次请诸葛亮都借故未允,刘备刘玄德礼贤下士,第三次去卧龙岗请诸葛亮,诸葛亮看刘备是诚心诚意,答应刘备出山,从此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建立蜀国,从而三分天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兵东吴,文臣武将,人材济济,唯胸怀大志的刘备人马少,地盘小,力量弱。
后来,刘备听说在隆中有个叫诸葛亮的人,博学多才,可成大事,于是三次光顾隆中请诸葛亮出山,以夺取天下。
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见《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后用以比喻敬贤之礼或诚心邀请。南朝梁.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也作「茅庐三顾」、「草庐三顾」、「三顾草庐」。
三顾茅庐讲述的是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听说南阳有一个奇人叫诸葛亮,登门去拜访,结果诸葛亮出游了;第二次刘备冒着大雪再次拜访,诸葛亮去友人家了;第三次刘备拜访,诸葛亮正在家里睡觉,刘备一直等到他醒来,终于得见诸葛亮。
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特欣赏诸葛亮的才智,为了请诸葛亮帮自己打天下,不顾路途的艰难遥远与环境的恶劣决定同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被刘备诚心和求才若渴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出山跟他一起共谋大业。
皇叔刘备到新野后,马跃檀溪,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德徽,知晓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后又遇徐庶,徐元直走马荐诸葛,至此卧龙诸葛亮浮出水面。诸葛亮字孔明,自号卧龙,隐居在南阳卧龙岗。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历三次去茅屋聘请诸葛亮出山重兴汉室。
诸葛亮感其诚,出山辅助刘备,历艰辛保皇叔三分天下有其一,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
【成语】: 三顾茅庐 → 三的成语、庐的成语接龙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三顾茅庐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为了求得贤才良士,在得知隆中有个贤士诸葛亮以后,求贤若渴,屈尊前往隆中茅庐中请求诸葛孔明出山。
第一次前去,诸葛亮外出没有在家,刘备只得回去,第二次再次来到茅庐,发现孔明先生仍然在外云游,回去后,为了求得贤士,刘备再次前往诸葛先生居住的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先生,历史上称这件事为三顾茅庐。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刘备闻听“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于是带关羽、张飞先后三次登门拜访,前两次均没见到诸葛亮。但刘备求贤若渴,第三次去拜访时,恰逢诸葛亮午睡,他带领关、张二人耐心的守在草堂外。终于感动诸葛亮,留下隆中对的佳话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三分天下。
三顾茅庐是描述刘备救贤若渴的一种坚定信心,为求得诸葛亮出山扶佐造成蜀国大业,三次诚心拜访诸葛亮,用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不辱使命,扶佐刘备成就三国鼎立之态,为蜀国建立功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该典故成为世代传颂佳话。
古时候有个帝王叫刘备,经常打仗,需要请一位军师,替他出谋划略,然听到有个人叫诸葛亮非常有才华,所以决定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第一次去了诸葛亮的茅草屋恳请做他的军师,诸葛亮没有答应,刘备灰心的回去了,刘备不死心又来到了茅草屋请诸葛亮,诸葛亮还是没有答应,刘备最终以诚心感动了诸葛亮,去了三次茅草屋,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做他的军师
- 上一篇: 感恩父母演讲稿300字_感恩父母的演讲稿三百字
- 下一篇: 四字成语700个_四字成语46个
猜你喜欢
- 2025-10-14 烟花易冷讲的什么故事_烟花易冷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 2025-10-14 宝宝睡前故事文字版短_宝宝睡前小故事文字
- 2025-10-14 中国神话的起源_中国神话由来是怎么由来的
- 2025-10-14 《西游记》有81个故事_《西游记》有81个故事吗
- 2025-10-14 民间故事《嫦娥奔月》_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简介
- 2025-10-14 笑话幽默大全爆笑简短_笑话幽默大全 爆笑简短
- 2025-10-14 短篇恐怖小说投稿_恐怖小说稿子
- 2025-10-14 还有哪些名人读书的例子_有哪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试举两例
- 2025-10-13 适合孩子的推理侦探故事_适合小朋友看的侦探推理动画片
- 2025-10-13 抗日小英雄王朴_抗日小英雄王朴的故事
- 10-14烟花易冷讲的什么故事_烟花易冷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 10-14宝宝睡前故事文字版短_宝宝睡前小故事文字
- 10-14中国神话的起源_中国神话由来是怎么由来的
- 10-14《西游记》有81个故事_《西游记》有81个故事吗
- 10-14民间故事《嫦娥奔月》_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简介
- 10-14笑话幽默大全爆笑简短_笑话幽默大全 爆笑简短
- 10-14短篇恐怖小说投稿_恐怖小说稿子
- 10-14还有哪些名人读书的例子_有哪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试举两例
- 最新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