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20字(有关清明节的故事20字)

beiyu360 2025-02-25 16:00:04 历史大全 13 ℃

“寒食禁火”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据传,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得到了介子推的辅佐和帮助。后来,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为了报答介子推的恩情,他请介子推出来做官,但介子推却拒绝了。重耳为了逼介子推出来,采取了放火烧山的办法,但介子推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宁死不出。最终,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为了纪念介子推,他下令晋国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这就是“寒食禁火”的由来。


后来,这个习俗逐渐传播开来,并演变成了清明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寒食节。在寒食节期间,人们禁止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和献身精神。同时,人们还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


除了“寒食禁火”之外,与清明节有关的成语还有“扫墓望丧”、“墓木已拱”等,这些成语都体现了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和人们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清明节由来的故事,概括一点: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清明节的名称来由得名于节气,《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因此得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由来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敬天法祖”信念自古延续,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清明节的一种固定的风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