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端午节的起源由来(端午节的起源由来50字)

beiyu360 2025-03-10 20:00:05 历史大全 22 ℃

纪念屈原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在汨罗江投江自杀,为了记念这位世人爱戴的屈大夫人,才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节”。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广泛流传的有以下几个:

纪念屈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受到宫廷斗争和政治排挤,失意之下投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屈原,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为了避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啃食,人们在江中放粽子、划龙舟、打鼓等,以此纪念屈原并驱赶鱼虾。

驱邪避疫另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民间的驱邪避疫活动。相传五月初五是阴气和瘟疫最重的日子,人们通过吃艾叶和龙舟竞渡等方式,祈求消灾避瘟,保佑家庭平安。

祭龙神在一些地区,端午节还被视为龙神节。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祭龙礼俗”,后来演变成各种传说。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介子推说;纪念曹娥说。被普遍认可的主流传说是:纪念屈原说。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