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哲理小故事及启示(哲理小故事及启示400字左右)

beiyu360 2025-03-13 11:00:00 历史大全 20 ℃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握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则寓言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寡妇与母鸡

概要: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道理: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从前,有一个叫羊乐子的人,他有一位贤惠的妻子,羊乐子外出求学一年后回到家中,妻子说:“相公,这才一年功夫你就学好本领了?你真聪明!”。 羊乐子说:“我是想你了才回来的,没有别的事情。”妻子听了,拿起剪刀径直走到织布机前将正在织的布剪断,她说:“这块布是我用织布机一根根、一寸寸、一尺尺织起来的。现在将它剪断了,之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了。 读书也是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才,如果半途而废,那么与剪了这块布又有什么区别呢?”羊乐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于是又外出求学,七年之后学有所成才回到家中。

半途而废的故事寓意 做事如果每次做到一半就放弃,那么我们最后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只有坚持到底,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完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前进,在胜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立下了目标,就要敢于实践,努力完成,只会空想是不对的,半途而废也是不对的。 半途而废的出处 半途而废,中国古代典故之一,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后转化为成语,本义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做事有头无尾。含贬义。

东汉时期偶一个叫乐羊子的人。话说一次,乐羊子离家到很远的地方拜师求学。过了一年,他忍不住跑回了家。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突然回来,他回答说只是因为想家。这时候他的妻子正在织布,听到他的回答,立刻拿出一把刀把织布机上已经织了一半的布割断了。

并对乐羊子说:“这布在织布机上,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我把它割断了,可以说是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白白浪费了。你读书求学,也需要日夜不停地积累学问,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半途而废,不是像我割断布一样了么?”乐羊子被妻子的举动和话语深深感动了,回去继续求学,一别七年,直到学成才回家。后来,凭着自己的学识,成就了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