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beiyu360 2025-03-15 22:09:00 历史大全 9 ℃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是个急性子的人。他每天总是起早睡晚,辛勤地劳动,他盼着禾苗快快成长,今天去量量、明天又去量量,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他总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未见长,心中十分着急。

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他一直在想: 怎么能帮助禾苗长高呢? 想着想着,想出办法了,于是美滋滋地睡着了。

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跑步到田地里,头顶着炎炎的烈日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

从早晨干到中午,又从中午拔到太阳快要落山,把田里的禾苗一棵棵全都拔了一遍,他干得精疲力竭,累得腰酸腿痛,可是,他心里非常高兴,以为这办法非常高明。

他拖着啤惫的双腿,摇摇晃晃回到家里,顾不得擦干身上的汗水,兴奋地告诉家人: “你们等着瞧,今年的庄稼,哪家也比不过我。”

妻子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

他骄傲地说:“今天我帮助禾苗快长,都往上拔了拔。”

他的儿子听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马上跑到田里去看,糟了,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死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拔苗助长”这句成语,比喻不顾事物的本来规律,凭自己愿望做事,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办糟了。

揠苗助长又叫拔苗助长,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既是寓言故事又是成语故事。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急于求成就将禾苗往上拔起一点帮助它们长高,还非常自豪的告诉家里人,结果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该故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切勿急于求成,搞不会适得其反。

战国时期,在宋国有一个农民,在乡下种了几亩田地,他的性格很急躁,自从春耕播种以后,就天天到地里去看秧苗。有一天他去地里锄草,看到自己家的秧苗比别人的都稍微的矮一些。他心想:这秧苗长得太慢了,我得想办法帮它长得快一些。


但是怎样才能使秧苗长高呢?当时科学不发达,不用说没有化学肥料,就连施用农家肥料的方法也没有传到宋国的穷乡僻壤。为这事,他愁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终于,他想出了办法,不如把秧苗往上拔一拔,让它快点长高呢!说干就干,他就下田去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拔完一垅又一垅,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回到家里,疲劳不堪,躺在炕上长嘘了一口气,兴奋地对刚回家的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秧苗长高了好几寸。”说完,脸上还带着非常自豪的表情。


他的儿子听到父亲这么一说,心里有点犯迷糊:怎么会让秧苗无缘无故长高呢?真是奇怪,不行,我得去看一下。


看到父亲已经睡着了,于是拔腿就往田里跑,等跑到田边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人生哲理:凡事都应该遵守大自然的规律,急于求成,只会弄巧成拙,功亏一篑。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