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1
端阳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午日为“阳辰”,午月第一个午日,故称端阳。《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之为“端阳节”。
一、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3、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5、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二、端午节的习俗
1、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4、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6、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参考资料】头条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端午节?search_id=2olbvlpd1krp4w&prd=search_sug&view_id=34vuv94u23dzi8
- 上一篇: 瑞思拜表情包_瑞思拜表情包动图
- 下一篇: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_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猜你喜欢
- 2025-07-19 影视墙大全图片最新款_影视墙大全图片最新款2023
- 2025-07-19 现在市场上什么奶粉比较好
- 2025-07-19 最近新出的百合剧_最近新出的百合剧正年
- 2025-07-19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_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 2025-07-19 端午节的由来_端午节的由来一年级
- 2025-07-19 瑞思拜表情包_瑞思拜表情包动图
- 2025-07-19 2020年国庆节放假调休安排
- 2025-07-19 儿童故事大全视频最新_儿童故事大全视频播放连续播放
- 2025-07-19 容易上热门的小故事_十大热门故事
- 2025-07-19 女娲补天的故事_女娲补天的故事视频
- 07-19影视墙大全图片最新款_影视墙大全图片最新款2023
- 07-19现在市场上什么奶粉比较好
- 07-19最近新出的百合剧_最近新出的百合剧正年
- 07-19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_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 07-19端午节的由来_端午节的由来一年级
- 07-19瑞思拜表情包_瑞思拜表情包动图
- 07-192020年国庆节放假调休安排
- 07-19儿童故事大全视频最新_儿童故事大全视频播放连续播放
- 最新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