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散文、诗歌、经典小说推荐的平台

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重阳节来历的故事_重阳节来历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beiyu360 2025-10-24 02:30:00 历史大全 5 ℃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古代中国的诗人屈原。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此外,重阳节也有一些特别的活动,如荡秋千等。现在,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天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重阳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源于《易经》 中九之阳数相重。


第二种说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而当时也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


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祭祀仪式,因为我国南方地区 在重阳节仍然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后传入民间。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