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大全 正文
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有许多补丁),已经磨得没有绒了仍舍不得丢弃。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还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旧的还可以再穿。”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议厅,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
第 1 页
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二篇: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
第 2 页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三篇: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
第 3 页
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四篇:
灭官烛看家书
第 4 页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关于他留
第 5 页
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第 6 页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五篇:
公仪休拒鱼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我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
第 7 页
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六篇: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之
第 8 页
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七篇:
四):
一贫如此
第 9 页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八篇:
以廉为宝
第 10 页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理解,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理解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我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九篇:
丹心要学月月红
第 11 页
苏东坡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
第 12 页
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
第 13 页
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第 14 页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十篇:
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第 15 页
于,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
第 16 页
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第 17 页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之后,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十一篇:
白居易怒打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第 18 页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
第 19 页
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我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
第 20 页
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十二篇:
第 21 页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第 22 页
廉洁简短小故事( 第十三篇: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
清廉故事是讲述一个公职人员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始终保持廉洁清正的故事。
这种正直的品质不仅体现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具有意义的是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引领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清廉的故事数不胜数。宋朝名将岳飞,面对金银财宝不为所动,坚守忠义;明代海瑞不畏权贵,弹劾贪官;近代谭嗣同宁可流血牺牲,也不愿向清廷屈服。这些清廉的楷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官清正、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激励着后人崇尚廉洁、抵制腐败。
以下是我的回答,清廉故事40字以内很难完整表达一个故事,因为清廉的内涵丰富,需要一定篇幅来展现其精神实质。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简短的清廉故事示例:
“县令杨震拒贿赂,夜拒黄金保清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暮夜无知?”
这个故事仅28个字,却生动地展现了杨震作为县令,坚决拒绝贿赂,坚守清廉底线的精神。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
若需要200字以上的清廉故事,请参考以下内容:
在古代,有位名叫张汤的官员,他因清廉正直而闻名。一次,他审理了一起重大案件,涉及许多权贵。在权贵的诱惑和威胁下,张汤始终坚守清廉底线,不为所动。最终,他公正地审理了案件,维护了正义。他的清廉和正直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赞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官员的基本素质,只有坚守清廉底线,才能赢得民心,维护社会公正。
这个故事展现了张汤在面对权贵诱惑和威胁时,坚守清廉底线的精神。他的清廉和公正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赞誉,成为了一代楷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为诱惑所动,坚守清廉底线,维护社会公正。
以下是一个清廉故事:
李县长上任后,拒绝一切礼品礼金,坚持公正廉洁。一日,他的亲戚带来一只土鸡,他微笑拒绝:“心意我领了,但这礼物我不能收。”亲戚不解:“这是自家养的,不算违规。”李县长正色道:“公与私,界限分明。我若收了,便是破了自己的规矩。”此事传开后,百姓皆称赞李县长清廉公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清廉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只有坚守原则,不受诱惑,才能真正做到清廉自守,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以下是我的回答,清廉故事40字:县令拒贿,曰:“吾薪俸足矣,不敢贪非分财。”百姓赞其清廉,传颂至今。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县令作为一方父母官,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决拒绝贿赂,表现出极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他的清廉行为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信任,更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40字清廉故事:官员一声不吭地背好了发给群众的大米运输车号码,当照片传到网上时,他的身份也跟着暴露了。
120字回答:清廉故事通常是指那些新闻中揭露出来的正直、廉洁的人或事件,有助于加强社会道德观、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最近,有一则发生在我国的清廉故事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一位官员默默地背好了发给群众的大米运输车号码,当照片传到网上时,他的身份也跟着暴露了。这种无私的奉献和率先垂范的行为给我们上了一堂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廉洁从政是一种热爱人民、实干为民的责任和担当,是一种公仆精神的具体表现。
清朝名臣张伯行拒收贿赂,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以下是我的回答,清廉故事40字:廉政官员拒贿赂,清正廉洁守原则。心系百姓不谋私,公正无私赢民心。
关于清廉的200字以上故事:
在古代,有位清廉的县令,名叫李青。一天,一个富商为了求他办事,送来了厚礼。李青微笑着摇了摇头,说:“我若受贿,便失去了民心,何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富商听后羞愧地离开了。李青心系百姓,公正无私,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深受百姓爱戴。他的清廉故事传颂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官员的基本品质,只有清正廉洁,才能赢得民心和尊重。
清廉故事:在种种利益和诱惑面前,一位公务员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对待公共资源时严格执行规定,以清正廉明的态度为人民服务。这种忠诚和担当,成为周围人们的楷模和榜样。
120字回答:清廉故事讲述的是那些在工作中始终坚守廉洁自律底线的公务员,他们不曾被困扰于种种利益和诱惑,以清正廉明的态度为人民服务。这种忠诚和担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表现,更是对公共资源的严格把关,对人民责任的承担。这种价值观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自尊的来源,也是周围人们的楷模和榜样,成为社会风气中的一支清流。
有一位官员,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每天只吃简单的饭菜,穿破旧的衣服。他从不收受贿赂,也不滥用职权。他的清廉行为感动了许多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这个官员的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只有保持清廉,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传说宋朝时,一名官员赴任途中经过一湖泊,当地官员盛赞湖中白莲甚美。官员吩咐船家折几枝回来,船家称白莲需用银剪方能采摘。官员断然回绝:“岂有为一己私欲而损公肥私者!”
后人将此故事编为成语“银剪采莲”,用来比喻官吏清廉,不以权谋私。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去荆州赴任,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在荆州任举荐的官员。闻杨震经过,王密带十斤金于夜晚去拜见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无言以对,深感惭愧,于是将十斤金带回。杨震后来成为一代清官,这就是著名的“杨震四知”。
"杨震暮夜却金,杨震曾任东莱太守,一日路过昌邑,此夜,原荆州刺史王密为答谢杨震提拔之恩,怀揣十金相赠。
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王密惭愧,携金而归。"
以下是关于清廉的小故事:
在北宋时期,包拯以公正廉明著称。他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他在处理公务时,从不接受贿赂,也不偏袒任何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以身作则,成为了朝廷中的一股清流。
包拯的清廉之举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被传颂千古,成为了一个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一种美德和品质,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才能真正做到公正无私,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始终保持一颗清廉之心。
故事1:一位身居高位的老领导,一生艰苦朴素,从不用公款吃喝,也不收礼。他曾严肃地对女儿说:“如果有人给你送礼,你要当场退回去,不能因为我在家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故事2:一位村支书,在位时一直秉持清廉原则,从不贪污一分钱。他常说:“公家的钱就是老百姓的钱,我们不能拿。”离任时,他将所有积蓄捐赠给了村里的贫困学生。
在某朝代,有一位清廉奉公的县官。他上任后,便颁布政令,嚴禁贪污腐败,并身体力行,不收受任何贿赂。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为百姓办实事,深受百姓愛戴。一天,一位富商想用重礼贿赂他,被他严词拒绝,富商羞愧難當,从此不再行贿。县官的清廉之风在当地传扬开来,百姓都称赞他是“清官”。
古之清官海瑞,两袖清风,一生为官,不收贿赂,不贪污枉法,坚持正义,铁面无私。曾有贪官污吏向他行贿,他严厉斥责,并将其绳之以法。他廉洁公正,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
一位官员在任职期间,公正无私,拒绝一切贿赂,深得民众爱戴。他常说:“清廉之人,心胸坦荡;贪腐之徒,寝食难安。”他一生坚守原则,以身作则,成为后世楷模。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清廉故事:
清朝官员张伯行,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广受百姓爱戴。他离任时,百姓纷纷送行,并送上一块“清风亮节”的匾额,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猜你喜欢
- 2025-10-27 经典故事幼儿_经典故事幼儿园美篇
- 2025-10-27 除夕的故事50字_除夕节的故事50字
- 2025-10-27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简短_端午节历史渊源和由来
- 2025-10-27 关于热爱读书的古诗_热爱读书的古诗名言
- 2025-10-27 央视放的关于寓言故事的动画片
- 2025-10-27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概括_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简短35字
- 2025-10-27 廉洁小故事150字_廉洁小故事70字
- 2025-10-27 儿童睡前故事睡前小故事_睡前故事大全儿童睡前小故事
- 2025-10-27 给女朋友讲的长篇爱情故事_给女朋友讲的长篇爱情故事短篇
- 2025-10-27 中国古代神话四年级上册_中国古代神话四年级上册手抄报
- 10-27经典故事幼儿_经典故事幼儿园美篇
- 10-27除夕的故事50字_除夕节的故事50字
- 10-27端午节的历史由来简短_端午节历史渊源和由来
- 10-27关于热爱读书的古诗_热爱读书的古诗名言
- 10-27央视放的关于寓言故事的动画片
- 10-27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概括_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简短35字
- 10-27廉洁小故事150字_廉洁小故事70字
- 10-27儿童睡前故事睡前小故事_睡前故事大全儿童睡前小故事
- 最新留言
-
